中国足彩网

图片

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人文学院团委吉祥物“文文”正式发布上线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邱永艳 焦雪松        浏览:次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足彩网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学院建设,在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人文学院团委吉祥物“文文”近日正式发布上线。

一、原型与精神内核

“文文”原型为獬豸,獬豸作为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象征图腾,承载着华夏民族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其形若麒麟而更具威仪,头顶独角直指天穹,寓含"明辨是非曲直,恪守正道公理"的司法精神。獬豸身形又融合汉字“文”的抽象笔触,独角线条如毛笔中锋运笔,刚柔并济,既保留神兽威严,又注入汉语言文学的文雅气韵。吉祥物“文文”寓含人文学院以法治精神为骨、以文学底蕴为魂,培养“博古通今、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择此神兽为原型,彰显人文学院秉承"大气、锐气、文气、朝气"的育人理念,寄寓培养具有法治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之美好愿景。

二、设计要素解析

“文文”头上的角套着的环,镶嵌着人文学院院徽图案,这是学院身份的独特标识,将学院印记与獬豸形象巧妙融合。角下的花,一方面寓意着人文学院法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象征着同学们如花朵般绚烂多彩、蓬勃生长;另一方面也是一座独特的百花园,禾苗舒展如书页翻卷,象征人文学院在学校深厚底蕴中萌芽生长,历经数十年积淀,形成“法文并蓄”的学科特色。从汉语言文学看,花瓣似书页褶皱,蕴含诗词韵味,花蕊如笔画核心,凝聚创作灵感,象征学生在文学滋养下绽放光彩、迸发创造力;从法学角度讲,花瓣可比作法条,相互交织成法学架构,花蕊如同公平正义这一核心价值,是法学学子心中的明灯,激励他们汲取知识,以专业素养诠释和捍卫法律。这朵“小花”寓意着法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各自领域汲取养分,绽放独特色彩。

两边形似手的蓝色造型,代表着人文学院的老师们。蓝色似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寓意老师们如潺潺流水,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默默滋养着学生成长,将法学与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传递给学生,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既呼应“师者传道授业”的育人初心,又寓意人文学院老师们以文字为舟,载学生遨游古今文脉,如“春风化雨”般传递文化基因。花、手与角上院徽相互映衬,如同学院里师生携手,在学院精神引领下共同进步。

腹部的共青团徽标,彰显着人文学子积极向上、紧跟时代步伐、充满青春活力与朝气的精神风貌。手、脚和颈部的蓝色波浪造型,寓意着人文学院在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不惧挑战,探索进取,在时代的洪流中破浪前行,持续书写属于人文学院的精彩篇章。

设计总体采用红色调,象征着吉祥、繁荣;红色取自中国传统“正色”体系,呼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底色。于法学而言,象征法律如赤日当空,以光明驱散阴霾,守护社会公正;于汉语言文学,则如千年文脉中的热血基因,从《诗经》的“彤管有炜”到唐诗的“万紫千红”,始终涌动着文化传承的炽热生命力。

三、价值承载与育人功能

“文文”以獬豸之刚健立法治之基,以文字之柔美筑人文之魂。其设计既传承“铁肩担道义”的司法精神,又通过汉字符号、典籍意象的植入,引导学子在诗词平仄中感悟人生哲理,在文脉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特约通讯员:焦雪松 摄影:邱永艳 审核:李沙娜 张严政)

联系我们

书记邮箱:rwxysj@126.com      

纪委邮箱:renwxyjw@126.com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文慧路999号 

邮编:239050

  • 人文党建先锋号

  • 人文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