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建制单位,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学院历经1950建校的皖北高级农林学校时期的政治学科委员会,1962年凤阳农业专科学校时期设立“政治教研室”;1983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1996年初,学校将马列主义教研室和思政室合并成立社科部,2004年10月,在社科部的基础上设立文法学院。2011年学校教学机构重组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16年1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7个教研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中心教学实体。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水平导师1人,省江淮文化名家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学院教师先后获教育部教学展示比赛二等奖、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获1支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评全省精彩一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三等级若干。大思政课建设成效斐然,依托凤阳大包干纪念开展展馆里的思政课,获安徽省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二等奖,大学生领航计划获教育部二等奖;安徽日报、中国青年报先后报道大思政课活动。
狠抓学科建设,凝练“马克思主义+乡村振兴”学科特色,2024年获批中共党史党建学硕士点,并于2025年开始招生。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理论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报刊发表和转载,获安徽省社科三等奖一项,2023年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学科重点实验室(培育)——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时代皖北农村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乡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三个校级智库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干部培训、党建展馆设计服务,先后承担安徽禾泉农庄党史学习馆”、安徽明德非公党建馆文案设计,积极推进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政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5项。
学院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安徽省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基地。
【关闭】
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访邮箱:szb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