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院召开学风督查工作会议
09.15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2025级新生参观...
09.15
-
开篇布局 助力成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开...
09.15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领导赴南京看望实习学生
09.14
-
建筑学院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第一课”
09.12
-
资源与环境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09.12
-
财经学院召开新生资助政策宣讲会
09.12
为引导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明确目标规划、顺利开启学术生涯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筑梦新起点,启航科研路”研究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内容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学术素养培育、校情校规解读、身心健康辅导、红色实践教育等多个维度,为新生们带来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第一课”。
开篇布局:举办开学典礼,寄予殷切期望
9月3日,入学典礼在凤阳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院长张德化致辞,围绕“学而悟道”“坐而论道”“行而用道”三个深刻问题,鼓励同学们深入学习原著、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调查研究、付诸实践行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指引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新功、开新篇。
导师代表赵仁青希望同学们筑牢理论根基,秉持严谨学风,胸怀“国之大者”,成为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党史人才。新生代表高安琪表达了对未来研究生学习的期待与担好肩上使命的信心。
副院长张栋代表学院向全体2025级新生赠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5卷,以此勉励他们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总支书记杨仕勇希望导师精心指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宽广格局、理论素养引导学生做好学问。希望同学们找准人生目标,做好阶段规划,追求美好生活,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树立纪律规矩意识,师生要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底线坚守,做有情怀有担当的马院人。
做好规划:汲取榜样力量,明晰学术航向
8月31日,邀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代表郑乐乐做读研分享。郑乐乐重点介绍了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发表等科研心得、学习方法与成长感悟,并强调了与导师、同门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为2025级新同学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清晰的参考。
张德化从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全面发展等方面对同学们作了学业规划报告,强调研究生阶段不仅要深耕专业,更要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科学规划研究生生涯,砥砺学术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大潮中。
9月1日,学院赵庆灿博士解读了培养方案,详细介绍了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研成果要求、学位论文等培养要求,并勉励同学根据培养方案,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聚焦学术:导航科研之路,坚守学术规范
9月2日,特邀安徽省思政教指委主任王先俊教授作题为“中国足彩网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他从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学科构成、存在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学科建设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鼓励在座研究生要重视理论原著学习,关注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希望同学们能成长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党史党建人才。
9月1日,为帮助新生尽快掌握科研方法与路径,王凤杰教授做了文献查阅相关知识讲座,详细讲解了中外文学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技巧,并分享了文献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科研项目申请与课题选择、论文写作与发表等方面的实用策略,鼓励新生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助力成长:学习规章制度,守护身心健康
9月4日,辅导员杨仕勇依据《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手册》规定,对校纪校规、奖助制度、校园安全、信息化服务等进行解读,确保新生熟知相关管理规定与资源服务,保障其学习生活顺利有序。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处理好导学关系,并学会与他人相处,在新集体中找到归属,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全新的学习生活。
实践教育:红色研学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9月5日,学院组织2025级中共党史党建学全体研究生赴凤阳明德非公党建馆与禾泉小镇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开启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凤阳明德非公党建馆,丰富的图文展板、宝贵的历史实物、生动详实的文字记载,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党建引领非公经济发展。
在禾泉小镇党史学习教育馆,全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同学们对中共党史研究有了直观而深刻的领悟。
研究生入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周密、内容充实,有效助力新生实现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为其未来三年的学术科研与个人成长开好头、起好步。学院将持续关注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优化育人环境,助力每一位研究生学子潜心向学、追求真理、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成就精彩人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特约通讯员:盛青广 摄影:杨新明 审核:张德化 杨仕勇 编辑:李锦)
【浏览:】
【关闭】